中厂突围:美图的AI转型之路
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美图创始人兼CEO吴欣鸿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直言:”真正的对手不是互联网巨头,而是那些灵活多变的初创公司。”这番言论揭示了美图作为”中厂”在AI时代的生存之道——既要应对大厂降维打击,又要防范初创公司的创新颠覆。
美图近年业绩表现亮眼,2024年营收达33.4亿元,同比增长23.9%。这背后是战略的收束和聚焦——从盲目追逐平台化到回归影像与设计工具的本位,通过AI技术深度赋能垂直领域。吴欣鸿坦言,过去盲目跟风扩张让美图走了不少弯路,如今终于明白:中厂的生存空间在于专业领域的深耕,而非与大厂正面硬刚。
初创公司的创新威胁
为什么吴欣鸿认为初创公司才是真正的对手?看看AI领域的现状就明白了。像妙鸭相机这样的初创产品,凭借单一爆款功能就能在短时刻内吸引大量用户。虽然这些产品的生活周期往往较短,但它们不断涌现的创新点子正持续冲击着美图的市场地位。
“绘画机器人Andy上线3个月,累计使用量就达2.8亿。”美图早期AI功能的成功证明了爆款效应的威力。但如今,类似Remini的”黏土风”滤镜、Lensa的老照片修复等功能层出不穷,初创公司以更灵活的机制、更敏锐的嗅觉,不断在细分领域挑战美图这样的”老牌”玩家。
面对这种局面,美图的应对策略是:将自身打造为”爆款收割机”——通过成熟的平台生态承接初创公司带来的流量。华泰证券研报显示,美颜相机海外版通过”AI换装”功能,MAU提升了约36%,这正是平台化优势的体现。
订阅制+全球化:中厂的生存法则
“用户最愿意付费的功能是’整牙’。”吴欣鸿的这个发现改变了美图的商业模式。从广告为主转向订阅制为核心,美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盈利路径。财报显示,2024年美图付费订阅用户达1261万,同比增长38.4%,订阅收入占比提升至62.4%。
另一个增长点来自全球化战略。工具类产品天然具备出海优势,美图针对不同地区文化开发专属功能——泰国泼水节滤镜、印尼斋月特效等本土化运营收效显著。2024年,美图海外MAU达9451万,占总用户的35.6%。
正如吴欣鸿所说:”中厂不需要与大厂走相同的路。”通过垂直领域的专业积累、订阅制的稳定变现和全球化的市场拓展,美图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进步样本。但这场AI竞赛没有终点,初创公司带来的创新压力不会消失,美图的中厂故事还将继续书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