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唐代作品
1. 李亨《桃源洞》
> 流水桃花出洞香,通津不用问渔郎。
> 采芝昔有秦人隐,歌凤今无楚客狂。
> 鹤舞霓裳供逸兴,鹿衔山果荐仙觞。
> 也知此地堪游乐,刘阮何须到异乡。
二、五代作品
2. 李存勖《如梦令·曾宴桃源深洞》
> 曾宴桃源深洞,一曲舞鸾歌凤。
> 长记别伊时,和泪出门相送。
> 如梦,如梦,残月落花烟重。
三、宋代作品
3. 毛渐《桃源洞》
> 洞门流水日潺潺,桃坞依然枕水边。
> 春色年年花自好,游人谁复遇婵娟。
4. 左纬《桃源洞》二首
> 刘郎何用忆尘寰,旧路重寻事已难。
> 古意飘零无处觅,藤萦溪色上阑干。
> 浮杯石上坐多时,手弄沧浪客思迟。
> 片片落花收拾看,洞中疑有旧题诗。
5. 陈肃《桃源洞》
> 轻烟绿满溪,夭桃红夹岸。
> 春风吹百花,香逐春风散。
四、明代作品
6. 黄公辅《桃源洞》
> 雨湿山花香满林,崔嵬古洞锁烟深。
> 偶逢再问寻津处,便得探奇选胜心。
7. 钟惺《桃源洞》二首
> 商山海上半秦民,何独桃源是避秦。
> 满洞仙人一渔子,翻疑渔子是仙人。
> 桃花一水出何期一日惊闻所未知。
> 归问渔郎洞中事,桑麻鸡犬甚无奇。
五、清代作品
8. 洪亮吉《桃源洞》
> 名区马到亦徘徊,竹叶迎人鸟语催。
> 绝无鸡犬有楼台,错疑重到武陵来。
9. 顾鉴《桃源洞》
> 林深水无源,水绕山回互。
> 仿佛鸡犬声,远出云中树。
拓展资料
“桃源洞”作为诗歌母题,贯穿唐至清代,承载了对隐逸、仙境、时光哲思的多重诠释。唐代多赞颂世外乐土,宋明渐趋理性反思,清代则注重历史与天然的交融。欲查阅完整诗作及注解,可参考来源网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