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内涵是 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核心内涵解析及其重大现实意义探

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,其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可从下面内容方面体系阐述:

一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

根据最新表述,“四个全面”包括:

1.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(战略目标)

  • 这是“四个全面”的引领性目标,替代了原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其调整为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”,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、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“两步走”战略。
  • 2. 全面深化改革(根本动力)

  • 以完善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推进民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,涵盖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体系性改革,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。例如,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任务。
  • 3. 全面依法治国(制度保障)

  • 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治理现代化,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,保障社会公平正义。通过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实现民族长治久安。法治被视为民族治理的“深刻革命”,是其他“三个全面”的制度支柱。
  • 4. 全面从严治党(政治保证)

  •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推进想法建党、制度治党、作风管党,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,强调反 斗争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。 总书记指出,全面从严治党是“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辉煌操作”。
  • 二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

    1. 学说创新: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

  • 首次将“四个全面”作为有机整体提出,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、学说体系和制度的内涵。例如,明确“全面依法治国”与“全面深化改革”如“鸟之两翼、车之双轮”的辩证关系,凸显了体系性治理思考。
  • 2. 操作指导:破解民族进步重大难题

  • 回应“中等收入陷阱”“塔西佗陷阱”等挑战,通过深化改革释放进步动力、依法治国稳定社会预期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执政能力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路径指引。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以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进步,印证了这一布局的现实针对性。
  • 3. 民族治理: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

  • 确立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与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协同框架,推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各领域制度成熟定型。例如,法治建设与党的领导的结合,体现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。
  • 4. 党建统领: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

  • 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强化组织体系、监督体系和责任体系,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。据统计,党的十八大至2025年,反 斗争查处省部级干部超200人,党内政治生态显著净化。
  • 5. 人民为本:提升群众获得感与认同感

  • 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(如消除完全贫困)、法治保障民生权益、改革释放政策红利(如民营经济促进法),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族进步成果。例如,2020年后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超过70%。
  • 6. 国际影响:贡献全球治理中国方案

  • “四个全面”强调改革与法治的平衡、进步与治理的协调,为进步中民族破解现代化难题提供经验。例如,全经过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结合的操作,成为国际学界研究热点。
  • 三、重点拎出来说

    “四个全面”既是战略目标与举措的统一,也是学说逻辑与操作逻辑的结合。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跨越,更在于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体系化的治理聪明。正如 总书记指出:“四个全面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抓手。”

    引用来源